氮氧化物是大氣污染物又一元兇, 也是水泥企業(yè)排放物之一。隨著氮氧化物污染的日趨嚴重,國家將于“十三五”期間加大對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力度。脫硝是為防止在生產水泥的過程中產生過多的氮氧化物污染環(huán)境的一種技術。水泥脫硝一般選用尿素或氨水(不選擇液氨—— 危險品)作還原劑。
現(xiàn)以1條2500t/d水泥生產線脫硝為例, 若氮氧化物排放的本底值為1000mg/Nm³左右,氮氧化物排放要降到500 mg/Nm³以下,年減排氮氧化物為1170噸,則必須采用SNCR脫硝,若選擇氨水(濃度25%)作還原劑,則年需耗氨水3460噸。既相當于消耗合成氨865噸,必然增加化工廠綜合能耗1427噸(標煤),經信委必然增加化工廠天然氣用量和用電指標,必然增加化工廠合成氨水污染物排放(化學需氧量1.3噸、氨氮0.51噸、氰化物0.002噸、SS0.6噸、石油類0.08噸、揮發(fā)酚0.001噸、硫化物0.08噸、排水量8650噸;涉及到環(huán)保部門對合成氨生產企業(yè)污染物控制總量指標;涉及物價部門如何確定用于水泥工業(yè)脫硝的氨水,尿素價格以及化工廠增用天然氣價格如何確定;涉及增加運送氨水、尿素到水泥廠的社會運量及公安交通安全暢通;涉及農業(yè)主管部門將尿素、氨水調出農業(yè)系統(tǒng);涉及市政府節(jié)能、減排辦公室對水泥企業(yè)脫硝增加了單位產品能源消耗和廢棄物排放量如何考核;涉及國家標準制定部門修改相關標準;涉及質監(jiān)部門對水泥產品質量標準檢驗等。
看上面一系列連鎖動作,感覺水泥企業(yè)實施脫硝談何容易,這部門那部門的,跑腿拿各項指標就很讓人難受,各部門來檢查的領導接待就足夠把人累趴下。并且實施脫硝技術,相應成本就加大不少,以25%氨水為例,目前價格是1500-2500元/噸,1條2500t/d線,年需耗氨水3460噸,只氨水這項成本就要多加519-865萬元,顯然這么大的開銷,別說小企業(yè)了,即使是大企業(yè)也要三思而行。更別說,再把損耗的煤,氨成本加上去了。此外,脫硝技術中的氨水,如果管理不好是容易發(fā)生爆炸的,水泥企業(yè)還要投些人力物力來做安全防患。
可能就是因為脫硝技術實施起來這么麻煩,成本無限擴大,據說,有的水泥企業(yè)根本就是形而上應對,國家一出環(huán)保政策,趕緊做個樣子給稽查的相關人員看看,等這些人一走,就不搞脫硝技術了。查一次做給看一次,并不在水泥生產過程中時時進行。由于脫硝技術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,因此,大氣污染治理并不容易。
不能拿人類的生命開玩笑,脫硝技術,實施再麻煩,再難,運用成本再高,鼓勵水泥企業(yè)生產一天就堅持運用一天,任何工業(yè)生產都不能以犧牲大自然為代價,換取片刻的繁榮。
全民參與治理大氣污染
長期以來,在防污治污方面一直存在誤區(qū),認為治理污染、改善環(huán)境理應是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分內之事,與平民百姓沒有什么關系。認為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把工作做好了,平民百姓就能坐享天藍水碧的環(huán)境福利。如果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工作有疏漏,如水泥企業(yè)涉嫌超標,平民百姓就只有嗟嘆抱怨的份兒。其實,大氣污染無孔不入,其對人的侵害絕對沒有選擇性,不會因為誰富有,也不會因為誰是高官,它就侵犯誰。它根本就不會因為個人的事不關己就偃旗息鼓,也不會因為個人的抱怨嗟嘆它就會煙消云散。大氣污染是人類健康的殺手,如果沒有更好的防治方法,它就威脅著人類的生命。
治理大氣污染,不光是考驗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的民生大事,也是關乎平民百姓切身利益的要事。治污面前,每個人都不是旁觀者。只有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凸顯法規(guī)剛性,排污企業(yè)加強守法自覺性,民眾提升參與治理的積極性,大氣污染治理才能真正成功。